怎样让老百姓重新认可紫云英呢?这是个问题。
市委书记的眼光与情怀:小产业能做大文章
2012年7月初的一个上午,罗山县子路镇一望无垠的稻田边,市委书记郭瑞民饶有兴趣地听着种粮大户陈贵权的“种田经”,听着听着,郭书记来了兴致:“照你这么说,你们水稻之所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都有紫云英的功劳?”陈贵权回答:“不仅是水稻,连小麦、油菜优质、高产都与紫云英大有关系,一茬紫云英的肥效可以维持2年-3年。如果全面推行紫云英与小麦、油菜的倒茬种植,生产的大米、面粉、菜籽油样样好吃。”
一个没有紫云英花开花落的季节,一次轻车简从的调研,紫云英的魅力在书记的心里深深地扎了根。
是啊,紫云英不仅是最好的绿肥,还是建设生态信阳的“底肥”,它既可以促进养殖业、旅游业、观光农业、蜂蜜产业发展,还可以出口创汇赚“洋钱”。紫云英集绿色、健康、美丽、甜美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多功能产业。
光有“第一印象”还不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继续深入调查研究,“精打细算“后得出了几个结论:
第一,算“政治账”。种植紫云英是策应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
第二,算“优势账”。发展紫云英,信阳天时地利人和俱备:信阳属发展紫云英的优势区域,有做大做强的自然条件;农民有种植紫云英的传统,稍加引导就能够获得较好收成;信阳有一定的白茬田存在,与其闲置,不如种植;信阳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渐成气候,适时适度发展紫云英,条件成熟。
第三,算“经济账”。开发紫云英产业,可以实现政府、企业与农户多赢。假如信阳的白茬田大都种植紫云英,不仅可以消灭白茬田,还可以促进紫云英种子和花蜜出口、增加水稻产量,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四,算“环境账”。紫云英作为绿肥,不仅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强土地肥力后劲,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为信阳“十佳宜居城市”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
2012年7月下旬,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紫云英及相关产业的意见》,成立了“加快发展紫云英及相关产业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一组织协调紫云英及其产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县区、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定任务、保面积,抓宣传、创氛围,讲道理、算效益。为了激发农民种植紫云英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筹措2500万元进行补贴和奖励。农业部门更是一马当先,迅速行动起来,一批批技术人员派下去了,一页页《紫云英生产技术规程》发下去了,一项项技术措施落实下去了,一份份答卷交上来了……
“市委、市政府这么重视,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再加上紫云英本身又这么好,我们再不抓住这个机遇,实在是太可惜了。”光山县罗陈乡种粮大户刘正礼如是说。
俗话说:有播种才会有收获。信阳农民在秋天播下的紫云英种子,在来年的春天就收获了——
别样的“信阳红”与“红信阳”:紫云英唤起生态热
信阳是红色的土地,人民群众素有跟党走的优良传统。此番政府提出的“紫云英计划”迅速化为全市人民的积极行动。
从大别山下到淮河岸边,从古蓼大地到楚王城下,信阳大地掀起了一场紫云英热。
上一条:淮河源项目总结会在信阳市召开
下一条:关于张亚军等九名同志拟任职务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