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首席记者 张方志)8月13日,本报传来喜讯,经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年文明号活动组织委员会决定,本报记者部被命名为2013—2017年度河南省青年文明号,并于当天下午举行了授牌仪式。
近年来,全省各级团组织、省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深化活动内涵,拓展活动领域,丰富活动载体,健全活动机制,规范活动管理,促进了青年文明号活动的科学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立足本职岗位,弘扬良好职业道德,争创一流服务和一流业绩的优秀青年集体。
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经过逐级推荐、严格考核、分批培训和集中公示,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决定命名包括本报记者部在内的426个青年集体为2013—2017年度河南省青年文明号。
本报记者部被命名为“河南省青年文明号”,这不仅是记者部十几位记者的荣耀,同时也是本报全体工作人员的荣耀,同时也是信阳日报社党委在确定“四个一流”“一体两翼”“做强晚报”工作思路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
早在2009年,本报记者部就被命名为信阳市青年文明号。相较于市级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有着更加严格的选拔、推荐和审核标准,而本报记者部能在众多优秀青年集体中脱颖而出,除了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培育之外,更是与全体记者的努力分不开。
本报记者部现有记者15人,其中中共党员8人,占晚报社全体党员的近一半,平均年龄28.4岁。本报成立20余年来,记者部在历届报社党委的关心支持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为当好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喉舌而努力。多年来,本报记者部勇于担当,积极进取,铸就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坚强队伍,打赢了一个又一个宣传大仗。总之,无论是以业务素质来评判,还是以道德素质来衡量,本报记者部都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青年集体。
自2011年决定参与创建河南省青年文明号以来,本报记者部全体记者就将争先创优的精神牢记在心中,将“争当优秀记者,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口号贴在墙上,工作中时时强化意识,处处规范行为。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贵在认真,贵在坚持。一路走来,本报记者部坚持到了最后,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终于将河南省青年文明号捧在手中。
毫无疑问,省级青年文明号这份殊荣来之不易,所以本报全体记者将倍加珍惜,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在当天的授牌仪式上,几位青年记者代表做了发言和表态,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用省级青年文明号这份殊荣激励自己,用青年人所特有的朝气和才智,立足岗位,争创一流,努力多写稿,写好稿,把真情奉献给广大读者,并将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光彩更加熠熠生辉,为信阳晚报社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