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公 堂)随着为期一周的信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政治理论培训班9月28日在大别山干部学院培训结束,仅今年前9个月大别山干部学院共承接239个培训班次, 培训学员13590人,其中88.7%的培训班是信阳市以外的,94.1%的培训班是受训单位自发联系、主动前来培训的。通过培训,既把大别山革命史推广到市外、省外,又传播了大别山红色文化和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干部学院自2012年10月筹建以来,发扬大别山精神,边建设边培训,去年4月就迎来了首批60名学员到大别山干部学院接受培训学习。正如市委书记郭瑞民在大别山干部学院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所言,大别山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一样,都是伟大的革命精神,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要把弘扬革命精神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革命精神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动力。
大别山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28年红旗不倒的不朽功绩永远值得缅怀。大别山精神主要包括坚守信念、胸怀大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等内容。大别山革命传统的核心就是坚守理想信念。大别山干部学院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定位学院发展,所有教学和课程体系突出理想信念这个主题来构建。一方面学院开发了《大别山革命史和大别山革命传统》、《坚守信念,牢记宗旨——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成因及启示》等教学专题,以宏观视角介绍大别山革命史及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揭示红旗不倒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别山军民始终不渝坚守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开展现场教学,透过历史向学员解析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军民如何坚守理想信念。如在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馆,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学员理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坚强不屈、英勇无畏,以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行动来捍卫心中的理想信念。另外还开发了“红色记忆”系列访谈课程《大别山满门忠烈一家人》、《大别山劲松刘名榜》等,聘请革命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讲述革命者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革命家庭对理想信念的传承。
与此同时,大别山干部学院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艺术作品之中,以艺术的形式再现历史情节,反映革命人物的真实表现,让学员自觉融入情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每期培训班期间,学院教职员工必演自编、自导、自演的反映大别山军民忠贞不渝、浴血坚持的情景剧《红色大别山》。学院还创作并正在拍摄体现大别山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谱写大别山革命史“四度辉煌”的党性教育专题片《信念——大别山魂》等。目前学院已初步建立起以理想信念为核心、10大类、56门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紧紧把握形势要求与干部培训需求,不断更新和开发培训课程。大别山干部学院还聘请了中国军事博物馆、国防大学、延安干部学院等单位专家教授,指导新课研发和教学点改造升级,着重打造“一路一馆三课四点”新课工程,“一路”是指体验教学“重走千里跃进路”;“一馆”是指在学院院内建设的、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目前全国唯一的展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历史的专题展馆;“三课”是指两个访谈教学课《一首歌,一个人》和一堂心理调适课,两个访谈教学课是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创作者程坦之子程沐雨和《老两口的新长征》的主人公信阳红色后代李建设夫妇讲述他们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故事;“四点”指的是刘邓大军司令部和列宁高级学校两个现场教学点,两个体察民情教学点。大别山干部学院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设计既遵循教育活动一般规律,又符合党性教育自身特点和要求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先后5次带队到大别山干部学院培训学习的河南大学党委组织部的秦世太说:“学院的教学让红色资源的作用超越时空,让崇高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入耳、入脑、入心,使我们受到灵魂震撼、刻骨铭心,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每来一次,我都有新的感动、新的收获。”在大别山干部学院培训的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重温革命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锤炼了党性,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国家教育部一名参训干部感叹道:“通过培训学习,从大别山风起云涌、前赴后继的人民革命,我们看到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必然性,更加端正了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这个宝贵财富,将使我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