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地评论大别山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中原形势决定于两个山,一个是大别山,一个是伏牛山,敌人最关切的还是大别山,它比伏牛山重要,中原要大定就要把大别山控制起来。大别山是一个战略上很好的前进基地,它迫近长江,东西一直顶到南京上海,西南直迫汉口,是打过长江的重要跳板,敌人时时刻刻受到我们过江的威胁。大别山,敌人必争,我也必争”。
邓小平:“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 在敌人几十万重兵围攻大别山的险恶环境中,能否在大别山站住脚,事关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全局。此时,作为指挥坚持大别山内线斗争的主帅—邓小平,早已做好了“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的思想准备。他以坚毅的神态和生动的比喻向部队指战员作动员:“我们进军大别山,就像打篮球一样,蒋介石看我们到大别山来投篮了,要得分了,他就把前锋后卫都调来跟着我们。这样,他顾了南就顾不了北。他不让我们在南面投篮,不惜用几十万大军缠着我们,可他北面的篮板就空出来了,我们的兄弟部队在北面就可以得分了。我们在大别山困难很多,是在‘啃骨头’,但是,在其他战场上,我们的兄弟部队已经开始‘吃肉’了,我们背上的敌人越多,胜利也就越大”。1947年12月22日,邓小平以顾全大局的伟大风格致电中央军委:“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在三个月内,陈粟、陈谢能大量歼敌,江汉、桐柏、豫陕鄂和淮河以北地区能深人工作,对全局则极为有利”。